1951年春天,沈阳一家军医院的护士在整理遗物时发现了一封没写完的信。
信纸已经发黄,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:"爹娘,我在朝鲜挺好的。就是有点想家里的炕头......"后面就没了下文。这个来自长津湖战场的战士被发现时,整个人冻成了冰坨子,手里还死死攥着那支冻硬的铅笔。你说这人怪不怪,都快冻死了,脑子里想的不是疼不是怕,居然是家里那个烧得热乎乎的土炕。
这些来自江南的兵娃子们哪见过这阵仗。刚到朝鲜那会儿,看见漫天大雪还觉得新鲜,一个个跟过年似的在雪地里打滚撒欢。有个浙江兵还堆了个歪脖子雪人,非让指导员给拍张照。结果第二天就遭了报应,气温直接掉到零下三十多度,那风刮得跟刀子似的,专往人骨头缝里钻。老兵李大成后来回忆说:"那会儿我们穿的还是准备打台湾的薄棉袄,风一吹就透心凉,跟光着膀子站在冰窖里没啥两样。"
更糟心的是美国佬的飞机整天在头顶上转悠,白天不敢生火,晚上不敢点灯。战士们只能抱成一团窝在雪坑里取暖,你挤我我挤你,活像一窝冻僵的鹌鹑。有个四川兵开玩笑说:"这要是在老家,早就烫火锅了,哪能受这罪。"结果话刚说完,鼻涕就冻成了冰溜子。
最让人心疼的不是那些战死的,而是那些在等待中悄悄离开的。为了不暴露目标,他们得一动不动趴在雪地里,有时候一趴就是好几个钟头。等战友发现的时候,人都冻成了冰雕,可姿势还保持着准备战斗的样子。连队指导员王建华记得特别清楚,有个叫张明山的河南娃,才十八岁,主动要求去最前面的观察点。这小子拍着胸脯说:"俺年轻,抗冻!"结果第二天大伙儿发现他的时候,这娃子还端着枪,眼睛瞪得溜圆,活像一尊冰雕的猎豹,到死都等着扑出去的刹那。
军医们也好不到哪去。零下三十多度的天气里,输液管里的药水还没输完就冻成了冰棍。有个上海来的军医想了个馊主意,把药瓶塞在胳肢窝里暖着,结果把自己冻得直打摆子。炊事班长老刘更绝,为了给前线送口热乎饭,愣是顶着美国飞机的轰炸生火做饭。最后饭是送出去了,人却没了。战士们含着眼泪把那锅饭吃完,都说这是这辈子吃过最香的一顿饭。
宋时轮也扛不住了。这个从枪林弹雨里闯出来的老将,在看到伤亡报告的时候彻底破了防。参谋长后来回忆说,那天司令员一个人在雪地里蹲到后半夜,肩膀抖得跟筛糠似的。最扎心的是医院里那个小战士,临了还拉着宋时轮的手问:"司令员,俺没给您丢脸吧?"这话一出,铁打的汉子也绷不住了。
后来整理遗物的时候,发现最多的就是这种没寄出去的家书。信里头没一句抱怨,全是报平安的话。有个山东兵在信里写:"娘,俺在这边吃得可好了,顿顿白面馒头。"其实那会儿他们连冻土豆都吃不上。还有个湖南兵写道:"爹,您别担心,这边一点都不冷。"写这话的时候,他的脚指头已经冻掉了三个。你说这些人是不是傻?可就是这股傻劲儿,愣是把美国佬给打服了。
现在想想,那会儿的条件是真够呛。战士们穿着单衣在零下三四十度的冰天雪地里趴着,枪栓都冻住了得用尿浇开。可就是这么一帮人,硬是用血肉之躯把美国最精锐的部队给打退了。有个美国兵后来在回忆录里写:"中国人不怕冷,他们就像是从雪地里长出来的。"
七十年过去了,长津湖的雪早就化了,可那些故事还在。每年冬天,只要看见下雪,就会有人想起那些趴在雪地里再也没能起来的年轻人。他们有的爱说笑,有的很腼腆,有的还没尝过爱情的滋味,有的家里还有等着他回去拜堂的姑娘。可就是这么一帮普通人,愣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,在朝鲜的冰天雪地里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。
现在的小年轻可能想不通,这么苦的日子他们是怎么熬过来的。其实答案简单得很,就跟你问一个四川人为啥要吃辣一样——习惯了呗。只不过他们习惯的不是辣,是那份"身后就是祖国"的担当。这份担当,比辣椒还辣,比烧酒还烈,喝下去从嗓子眼一直烧到心窝子。
本文倡导积极健康的网络环境,杜绝低俗内容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恒汇证券-配资大全-杠杆配资平台哪家正规-配资炒股开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