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到平型关大捷我方八路军的战损报告,我就知道真实的抗战打鬼子远不是我们现在的人想象的那么简单,更不是充斥荧屏的抗战神剧拍的那么无脑弱智。
关于这一仗,首先你要知道,我们打的可是利用有利地形的伏击战,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伏击战,而115师也是公认的战斗力最强悍的八路军主力师。
我们大多数人只知道此战,歼灭日军精锐板垣师团近千人,而对参战的八路军的战损情况,大多数人其实却并不清楚,因为不少历史书籍对此是闭口不谈。
据目前所见的文电与相关论著,有关平型关大捷八路军伤亡的表述是:
1.1937年9月26日寅(3~5)时,林彪、聂荣臻电称:“我军伤亡三四百人,负伤有副团长、营长各二”。
2.1937年10月1日,毛泽东致电在南京和国民党谈判的博古、叶剑英和潘汉年,电称“我军伤亡四百余人,内有副团长、副营长二三名”。
展开剩余79%3.1937年10月3日,朱德电称“我伤亡官兵六百余,内副团长营长各两名”。
4.1945年3月,《抗战八年来的八路军和新四军》称:“指战员伤亡近千人”,第九连“一百五十名壮士,战斗结束时只剩了十八名”。
5.1983年1月,军事学院编著的(中国人民解放军简史》中称:我军伤亡“900余人”。
6.1994年5月,《八路军·综述·大事记》称:“115师伤亡500余人”。
7.2005年8月,《第115五师暨山东军区战史》称:“全师伤亡500余(不含第六八七团),其中第六八六团九连仅剩下10余人”。
有的史籍,则没有提到伤亡,以上各说,不仅相差少则百人,多则达两倍半,且都是笼统的说法。唯1994年9月,高凤山著的《古关民族魂》一书叙述较为详细,其中称:
师卫生部长报告,初步统计我军伤亡的情况是: 六八五团伤亡206名; 六八六团伤亡280名,副团长杨勇负伤; 六八七团伤亡数字不清,副团长田守尧负伤; 还有独立团…… 过后清查各团伤亡共600余,其中团级2人,营级5人。这说明,不仅平型关方向115师的伤亡还缺第六八七团的数字,腰站方向独立团的伤亡数字也不明。
如果加上六八七团和独立团的伤亡数字(有相关的参战老八路的回忆和回忆录作为数据支撑。杨成武称他负责在腰战打援的独立团的一连和三连减员过半,有的班排甚至全部阵亡),目前比较可靠的我军伤亡人数大概为760人左右。
如此看来,平型关大捷真可谓是“杀敌一千,自损八百”。
虽然从战略层面上讲,在日军长驱直入、国民党军队节节后退的形势下,八路军首战告捷,挫伤了日军的锐气,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,使全国人民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所在,从而极大地振奋了全国的民心士气。
但从实际战果上来看,并不太划算。虽然此战缴获颇丰,但八路军阵亡受伤的却也多达700多人,而且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参加过长征的红军骨干,打的还主要是日本人战斗力相对来说不太强的辎重部队,但即便是日军的辎重部队,他们的战术素养也不可等闲视之,而且这些日本鬼子深受军国主义思想灌输,死不投降,死不缴枪,因此这一仗八路军不但没有抓到一个俘虏,还有不少战士就是在打扫战场时伤亡的。
平型关一战就消耗了我军身经百战的红军骨干数百人,确实让八路军115师的首长们有些肉疼,这个伤亡人数远远超出了师首长林彪的估计。
这在当时在115师卫生部工作的欧阳奕的回忆文章里也有所描述。林彪战前的估计是最多有一二百个伤员就了不得了。他的理由一是这一仗是居高临下打伏击,二是部队经过长征锻炼,有战斗经验。但是仗一打起来,没想到伤亡这么大,是林彪始料未及的。
曾任115师第343旅参谋长的孙毅晚年撰文《追忆平型关血战》,回忆道,“我军也付出了不小的代价,牺牲了几百个同志。当我看到有不少是经过长征过来的老同志牺牲在战场上时,心中十分难过。”
二十多年后,参战的开国中将谭甫仁将军回忆起平型关战斗时,还感慨万千地说:“部队进入战斗,战斗勇气很高,但技术上很差,死拼硬打,反复冲锋数次,最后将敌人全歼,缴获很多,我团伤亡很大。”“这次战斗出乎我意料之外的,就是没有捉到一个活的日军,全部为我击毙。”
平型关战斗增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抗日战争规律的认识。
毛泽东根据平型关战斗的经验,在1937年9月29日进一步提出八路军的作战方针:“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,组织群众的游击队。在这个总方针下,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。”
不久,毛泽东又把它概括为“相对集中指挥的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”,从而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战争的作战指导思想。
发布于:江西省恒汇证券-配资大全-杠杆配资平台哪家正规-配资炒股开户网站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